新華社昆明11月16日電 題:全國優秀教師朱龍照:烏蒙山巔育“桃李”
新華社記者白靖利
“不想進城,我就在大海退休了。”朱龍照再一次拒絕了縣里領導將他調到縣城的好意,留在他工作了一輩子的大海鄉。
這個選擇看起來不夠理性:朱龍照的愛人在縣城生活,孩子也在縣城上高中,家里人都很需要他的陪伴和照顧。而大海鄉,地處烏蒙山脈主峰段,是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海拔最高、條件最艱苦的鄉鎮。高寒缺氧的環境對已經56歲的朱龍照來說,也頗有些考驗。
朱龍照1981年從師范學校畢業后回到大海鄉成為一名鄉村教師。從年僅19歲的青蔥少年,到兩鬢斑白的全國優秀教師,朱龍照與師生們一起,將大海鄉教育水平從全縣倒數第一提升到名列前茅,早已對這片苦寒之地產生了深厚的情誼。
“全鄉海拔最低和最高的學校,我都當過老師。”朱龍照驕傲地告訴記者。剛參加工作時,他被分配到梨樹小學任教,是這個學校第一位正規師范學校畢業的老師。朱龍照課間帶領同學們玩老鷹捉小雞、打陀螺等游戲,課后還要背同學過河。雖然當時只有21名學生,但他樂在其中。從梨樹小學、錢家梁子小學,到凹黑小學、魯納箐小學,朱龍照先后在全鄉十多所小學任教過。
2001年,朱龍照開始擔任大海鄉中心學校校長,針對全鄉辦學條件較差、村落分散、辦學半徑過大等突出問題,朱龍照提出實行寄宿制集中辦學,既緩解了全鄉師生比矛盾突出的問題,又解決了學生就學難的問題,降低了輟學率。目前,寄宿制集中辦學經驗已在會澤縣廣泛推廣,為這個山區貧困縣教育騰飛提供了有效的經驗。
大海鄉的學生家長大多外出打工,因而學生基本是留守寄宿兒童。為幫助這些膽小害羞的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生活,朱龍照又提出建立教師值班陪護制度,由教師輪流與學生住在一起;為解決留守兒童想家和思親的痛苦,他把學校的辦公電話騰出來開通親情熱線;為鍛煉學生艱苦奮斗的品質,他在學校開辟勤工儉學基地,帶領學生種草烏、土豆、蓮花白等,所有勤工儉學收入用于救助貧困學生,最大限度地降低學生就學開支,使農村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上得去。
從在村舍祠堂里上課到全村全鄉最好的房子是學校,從開學就要去家里動員來上學到家長孩子主動求學,從找不出幾個初中生、大部分時間來掃盲到全鄉一年129人考上大學……37年來,朱龍照一直在大海鄉任教,親眼見證并參與到大海教育的變遷中,付出的艱辛卻難以訴說。
朱龍照有兩個“求人”的故事在大海鄉廣為流傳。一個是他剛參加工作不久,當時的布多公社缺一個團委書記,區里認為他學歷高,決定讓他擔任這個職務。朱龍照得知后又是找書記求情,又是讓當時在區里工作的父親去做工作,最終留在了大山,留在了孩子們身邊。
第二個故事是求酒販子。大海小學海拔3200米,每到冬天許多學生就會生凍瘡,但學校買不起鍋爐。有一次朱龍照在縣城看到一個賣酒的攤子上擺放著一個裝酒的鋁壇子,但酒販怎么都不肯賣,朱龍照苦苦哀求才最終買下。這個大壇子經過改造,累計為大海鄉3000余名寄宿學生解決了熱水洗臉洗腳的難題。
烏蒙磅礴,金沙水暖。扎根鄉村教育37載的朱龍照,甘為人梯,換來“桃李芬芳”。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